机构编制管理

常州市武进区坚持系统思维 助力基层治理“赋能增效”

访问量: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24     稿件来源:    

常州市武进区牢固树立鲜明基层工作导向,以“放权、赋能、减负、增效”为核心,持续优化基层管理体制,着力推进治理重心下移,有效提升乡镇(街道)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。

一、转型释放“镇能量”,推动基层职能管理“精细化”。一是抓统筹、盯进度。持续加大经济发达镇改革推进力度,建立联席会议、工作季报制度,定期召开推进会,牵头组织区级相关部门现场走访,对照指标体系补弱项、强短板;结合乡镇需求,动态调整审批、执法赋权事项。二是重指导、学先进。指导两镇开通“网上服务旗舰店”,打造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,推动雪堰镇综合执法局和城运中心易地升级。三是创新举、提成效。精准选题、靶向指导,开展基层综合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行动。推动执法队员“一专多能”,工作覆盖城管、教育、人社等领域,实现全能执法先行一步。

二、创新打通“中梗阻”,推动基层管理体制“扁平化”。一是进一步理清基层工作架构,研究出台《武进区关于试点建立基层指挥协调机制指导方案》,组建智慧城运、综合执法、便民服务工作组,形成“统一指挥、响应快速、协调高效、调度有序”的治理格局。二是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,制定监管执法“一件事”清单,全面推行多领域“一次查”,今年以来,该项工作由经济发达镇向全区推广,出台《关于推行镇域综合行政执法监管“一件事”制度的实施方案》。三是进一步强化职责衔接,对照上级审管联动创新项目,出台《常州市武进区基层审批监管执法协调联动暂行办法》,搭建审批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平台,推动部门衔接更顺畅。四是进一步提升统筹管理效能,制定《常州市武进区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实施办法》,强化基层对派驻机构的指挥协调、考核管理和任免建议权,实现人员管理更高效、条块联动更灵敏。

三、融合唱响“协奏曲”,推动基层资源利用“集成化”。武进区针对基层治理体系不完善、三治结合不充分等问题,挖掘“深度融合”的治理效应,指导试点镇制定三治融合工作方案。一是建立联动共治的新模式,通过区级“顶层设计”、镇级“总体规划”、村级“量体裁衣”,因地制宜出方案。二是打造功能复合的新阵地,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集“议事、调解、宣讲”等服务于一体,融合赋能促治理。三是建设多元参与的新队伍,推动基层各类治理主体积极参与议事,实现“人人尽责、人人共享”,治理实践向“系统化”转变,示范试点向全区推广,创新做法被《人民日报》《常州日报》等媒体报道。

分享到:

主办单位: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

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

苏ICP备12035355号